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德稻教育联合开办的“视觉-德稻实验班”环境设计(主题环境设计)专业是由来自新西兰的德稻景观设计及主题环境两位教授领衔,该专业专注培育学生从知识到技术的转换,使学生把他们从本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逐步通过构思与设计,融入到能够激发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的项目中,培育学生成为既具有顶尖专业素养,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设计领域精英人才。
越来越多的城市儿童游乐空间趋于固定化,使得儿童感到无趣。现以上海嘉定区江桥镇一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为设计场地,打破现今儿童游乐空间的固定模式。选取0~12岁儿童作为主要受众群体,以绘本叙事吸引他们参与更多的游乐体验,接触更广阔的户外公共空间。选取几米第一本绘本《森林里的秘密》中的插图及文字作为灵感来源,创造5个不同的主题活动空间,最终使儿童可以乐意在场地玩耍并且与他人产生交流,同时提升原场地活力。
电子游戏成为公认的第九艺术,给玩家带来刺激和愉悦的感受之外,也让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线游戏和 VR 成为最热门的体验,但是无法从嗅觉和触觉上真实地进行互动。希望突破原有的界面和场景,让受众脱离传统的电子游戏体验模式,进入现实中的游戏世界。
我所设计的游戏空间主题是刺客信条,采用空间序列,由现代穿越到12 世纪马萨亚夫,还原游戏中的场景和元素,通过游戏环节让玩家身临其境地感受自己是一名刺客,打造一个沉浸式游戏体验空间。
当你注册完个人隐私信息后,刺客之旅便已开启。在一系列的准备后,你将穿越时空,开始习惯刺客的习惯、能力,最后达成目标。这将是一场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旅行。
叙事不仅包含内容,也是诠释内容的讲述方式。在电影中,镜头是叙述故事的端口;在舞台上,场景是讲述故事的媒介。我希望运用这两种方式,以《小王子》故事为叙事主题,把2D图像转化成3D的场景,再通过人的游览过程转化为4D的体验,即把故事叙事转化为游客体验,设计一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设计以小王子的追寻之旅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展,为在城市中迷失于快节奏机械化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思考“自己想要追寻什么”的机会。
整个空间划分为九个部分,五个主要故事空间和四个过渡空间。项目旨在将自我觉察的过程和原著故事线相结合,从第一个空间小王子尚不知道追寻的目标起,讲述他意识到玫瑰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第二空间);明确了自己追寻的即是他的玫瑰(第三空间);回到了最初的小行星,见证了玫瑰的凋零和新生(第四空间);至第五空间游客开始对自身展开审视和思考。
1941年至1945年,日军先后在上海建立了23个集中营。如今的上海中学、提篮桥监狱、上海社科院等,都曾关押过十余国平民和战俘。这是一段承载伤痛的上海记忆,可惜如今却没有一处纪念地。
位于崇明路的大桥大楼,在20处集中营中十分特别。这座美丽的现代风格建筑,如今是一幢800人的7层公寓;而70年前,它作为宪兵队在上海的总部,曾秘密关押、审问、甚至处决了许多身份特殊的人。
半年前我造访大桥大楼,偶遇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受难者后裔。虽然生活痕迹早已覆盖了大楼曾经的历史痕迹,他们仍然决定在拥挤的过道里进行简短的哀悼,纪念在这里失去生命的三位飞行员。
我的项目旨在为大桥监狱中遭遇不幸的人们设计纪念地,不仅为前来悼念的后代提供一个正式悼念的场地,也能让来往的市民了解这段沉默的城市记忆。
情绪问题是现代人不可忽略的心理健康问题。选取苏州作为样本城市,通过研究分析都市中的白领,以结构主义景观叙事手法,在苏州金融办公中心设计一个融入苏州建筑元素与自然氛围的户外可体验休闲景观空间。设计分为两大部分(休闲空间与社交空间),六个节点。通过两条体验线路可使用这个空间。第一条:以水为引,跟随水流所到之处完整体验全部空间并释放情绪压力。第二条:选取其中一个节点,随意通过四个出入口进入并进行休憩放松。
我的设计以舒缓周边白领的情绪压力为主旨,同时体现苏州的宁静与包容。设计的目的是呼吁人们多亲近自然,参与社交,保持健康的身心。设计同时探讨了情绪健康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也为拥有地域特色的街头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据苏轼记载,南朝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移栽浙江天台山野生茶树,这是西湖龙井起源,也是吴越茶与禅的开始。而杭州寺庙、天竺香客众多,在茶田与寺庙之间却浑然不觉其间意趣,对文化故事知之甚少。
我的项目基地位于杭州三天竺现有步道,将在线性空间中设置体验节点。基于张岱《西湖梦寻》记录天竺寺的传奇发展,以禅茶体验为线索,向游客讲述场地故事。通过设计空间情节,使景观小径变为体验路径,使参观者成为体验者,形成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对话。
桂林漓江以其独特的山水人文得以出名,每年有超过一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来访。如今景区内部的服务设施无法与急速增长的客流量向匹配,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也日渐个性化、体验化。因此,游客中心作为景区面向游客的窗口,更应凸显该地的独特个性。由此,本题将以设计桂林漓江景区内部的新增游客中心作为设计载体,将最吸引游客的当地少数民族壮族的传说以及历史作为空间叙事的主体,通过对壮族和谐生态理念的展示,引发游客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进而通过体验告诫来访游客尊重大自然并懂得应有的责任。
塑料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容易被随手丢弃的材料之一。由于其难以自然分解的特性,废弃塑料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上海政府希望在2020年建成全面垃圾回收系统。
因此我决定以塑料垃圾的回收分类为主题,设计一个沉浸式展览。根据塑料垃圾对海洋、土壤、空气产生的三大危害,以及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回收再利用三大解决办法,将在上海儿童博物馆内设计六大主题区域。希望3至12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通过此次展览,能了解塑料垃圾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养成更加环保的生活习惯。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的城市化及现代家庭形态的变动,老年人独居、移居变成一种普遍现象。他们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社交群,失去了熟悉的社交空间。
我的项目探索的是如何在上海市中心的公园一角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社区空间。如何通过设计创造出一个老年人熟悉的种植空间来影响社区活动,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事物之间通过相互关联,将生成各种可能性”这是赖声川对拼贴式手法最好的描述。无论在剧情还是舞台,他总能让观众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或显或隐的相关性。我会选择三部赖声川最具代表的作品:《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游园流芳》,通过三部戏的拼贴式手法的运用对比,提出我对三部戏不同的空间构思,再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法,让观众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更能发现三部戏的结构区别。
此项目通过叙事性景观空间设计建立本土文化认同感并保留民间传统文化。将受众群体聚集的公共景观空间作为载体,在实现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延续的同时解决当下公共活动空间同质化的问题。通过提取市井文化发生地的空间形态构成大体的空间布局与景观元素,在满足大家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用现代景观语言与互动方式还原当时的情境与传统的活动行为,使新生代可以在当下更好地理解并且感受到市井文化的实质内容,从而展示、发扬市井文化,打造一个唤醒回忆、留存记忆、传承上海市井文化的景观空间。
“视觉-德稻实验班”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德稻教育集团双方联合,对国际化办学模式和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创新。
实验班采用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理念,运用全球资源创立大师教育模式,由行业大师领衔,以全球一流设计院校的课程为标准做课程设计,并由行业大师及其国际团队进行授课,让有创意才能的学生接受国际先进的艺术教育,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由德稻景观设计与主题环境大师贾金杰(Prof. Kim Jarrett)和郝天娜(Prof. Tina Hart)领衔。通过四年的项目朝学习,学生们将了解主题环境如何通过营造一个沉浸的世界,使参观者在穿棱和体验一个有设计意义的空间环境时,能进入一个相关的故事中。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带领学生们探索,教授他们关于特定场所的概念,设计和实现的技能知识以及主题环境领域的以参观者为导向的空间叙述,教授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成为实用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这一门课程持续四年。前三年年年都会有一个明晰的学习主题,最后一年学生将结合学过的主题进行毕业项目设计。这三个主题分别是:构思、设计和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固态电池首次量产上车!机构:固态电池产业链存在较多潜在机会,预计2030年有望全面实现商业化【附固态电池市场现状分析】
iQOO Z9 Turbo发布在即 配6000mAh电池 轻薄续航兼得
4 月 18 日发布,Nothing Ear /(a)蓝牙耳机渲染图曝光